同时,他准备了一支五万人的队伍,随时待命。接着,五十万精锐部队和五百万的采矿军团开始向北方进发。
飞艇领头开路,五十万大军护送,无数的运输车辆和矿工浩浩荡荡地朝东北方向行进,场面壮观得让人望而生畏。这么大的阵仗,在这片土地上也是惊天动地的存在。
在采矿军团出发后,朱雄英又从自己的世界叫来了几个猛将。
比如徐达的儿子徐辉祖、徐膺绪;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、李增枝;邓愈的儿子邓镇、邓铭;沐英的儿子沐春、沐晟;还有傅友德的儿子傅忠、傅让。
这些家伙,个个出身显赫,都是名将的后代,属于大明三代贵族家庭。朱雄英把他们召集来,就是为了培养新一代的将才。
作为一个穿越者,朱雄英早就把自己的世界搞得变了样。
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,因为他的干预,并未发生。还有些本应早逝的重要人物,比如徐达、马皇后、李文忠、沐英等,也都因为朱雄英的缘故活了下来。
甚至刘伯温也还健在。可以说,朱雄英接手的是一个巅峰状态的大明,文臣武将齐全。
除了像朱亮祖这种自找死路的个别武将外,开国三十六位功臣,大多数都还健健康康地活着。比如徐达,七十多岁了依然身体硬朗,在朱雄英的世界里正率领百万大军攻打西欧。
不过,这些开国名将虽然大多还活着,但年纪都不小了。很多人已经拿不动刀剑,只能告老还乡了。所以,开国名将一代正在逐渐衰退。
就算是徐达、冯胜这样的领军大将,也已经是风烛残年。等西欧战事结束,朱雄英也不打算让徐达等人继续带兵打仗了。
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们,也需要安享晚年了。还好,明朝第二代将领能很好地接过第一代将领的重任,蓝玉、宋晟、常茂、常升、沐英等领军人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但第三代将领,也就是和朱雄英同辈的这些,真正能独当一面的还不多。并不是说他们没能力,而是缺少锻炼和实战经验。
比如说李景隆,这个人被戏称为大明战神,但更像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。
李景隆确实懂不少东西,连嘴皮子功夫都比李文忠强。但他最大的问题是没经历过真正的战场洗礼,只会照搬书本知识,不懂得灵活应对实际环境。
如果李景隆能像他父亲李文忠那样,经历过无数战斗,把学到的本事真正用在战场上,那靖难之役的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。
朱雄英召集这些年轻将领,就是想让他们在实战中锻炼,提升指挥能力。毕竟,这些明朝的第三代将领,将来会成为朱雄英时代的中坚力量。而且,这群人里确实有不少有潜力的。像徐辉祖、沐晟、邓镇、傅让这些人,都有成为名将的底子。
说到底,他们的父亲都是名将,从小耳濡目染,基础自然不会差。
所以,朱雄英决定让常茂带领二十五万大军,带上这群年轻将领,好好历练一番。
常茂坐镇中军,手握二十五万精锐,朱雄英也不担心这些将门子弟会闹出什么乱子。
安排妥当后,常茂带着大军和这群年轻将领,浩浩荡荡地出发了。
常茂的任务很简单,尽快平定各地的叛乱,恢复天下太平。同时,把散落在民间的百姓组织起来,送往京城,并通过空间通道转移。
朱雄英觉得这任务对常茂来说不算难。事情安排好后,他只需静待好消息,同时让朱由检下令各地官府配合,避免产生误会。
朱由检对此非常支持,他比朱雄英更希望天下安定。他立刻颁布旨意,要求各地官府全力配合军队的需求,违者按谋反之罪处置。在这样的圣旨下,二十五万大军开始了席卷全国的行动。
三天后,皇城里,朱雄英在凉亭外悠闲地喝茶。除了朱由检偶尔过来问些问题,他主要就是在处理锦衣卫搜集的情报。
三天时间,江湖的基本情况已经清晰展现。这个世界虽然有江湖,但势力并不复杂。少林、武当为首,接着是峨嵋、昆仑、华山、点苍四大剑派和铁剑门。还有崆峒、十方寺、清凉寺、五毒教等也是一流门派。
其次是石梁、渤海、仙都这类二流门派,以及游龙帮、武胜门、青竹帮之类的三流帮派。
此外还有一些小有名气的散人,像吕七先生的鹤行拳,胡桂南的沧州大洪拳,孟伯飞的快活三十掌,而最出名的还是金蛇郎君那些自创的招式:八卦游身掌、独臂刀法、金蛇擒鹤拳、金蛇游身掌等。
朱雄英整理完这些信息后,眼中闪过一丝兴奋。
他原来的世界可没有这些武功。这一点他刚穿越时就特意确认过,为此还失落了一阵子。
他对武功秘籍之类的东西可是相当痴迷。这个世界上既然有武功这种玩意儿,朱雄英自然不会放过。不但不会放过,他还想把所有武功都搞到手。
想到这里,朱雄英开口喊道:“王喜!”
“陛下!”王喜立刻出现在朱雄英身旁。
朱雄英拿起一本记录江湖情报的小册子,淡然说道:“给你个活儿干。”
朱雄英对王喜说:“我给你五万大军,你尽管调遣。不管用什么方法,把册子上的那些门派和江湖人物都给我带回来。还有他们的武功秘籍,一个都不能少。”
王喜接过册子,翻了翻,有些犹豫地问:“陛下,这些人是不是和那天刺客一样,都有一些奇怪的本事?”
朱雄英点头:“差不多,他们不仅有些怪异的功夫,很多人还会用毒。比如册子里的五毒教,就是一群用毒的高手。所以这任务看着简单,其实挺难的。”
王喜小心地问:“陛下,要是他们不肯配合呢?”
朱雄英瞪了他一眼:“我给你的五万大军难道是摆设?这样吧,除了五万大军,我再给你两千锦衣卫。对付这些江湖门派,别硬来,先试试拉拢。如果他们愿意帮忙,封官加爵之类的,只要不过分就行。如果拉拢不成,那就威胁。要是五万大军和两千锦衣卫都不管用,那就别客气了。总之,我要让整个江湖都为我所用。至于武功秘籍,你能弄到多少就弄多少。明白了吗?”
王喜点头:“奴才明白了,请陛下放心,一定完成任务。”
朱雄英挥挥手:“去吧,等你的好消息。”
王喜刚走,朱由检就兴冲冲地来了:“先生,有好消息,大好事!”
朱雄英笑着问:“是辽东的事?”
朱由检愣了一下,不好意思地笑笑:“原来先生早知道了。常升将军真厉害,带着三万兵杀进辽东,打了十场连胜,把建奴的八旗军队打得落花流水,现在都快打到盛京了。皇太极刚死没多久,现在又碰上这么大的挫折,整个部族都乱套了。听说那刚登基的建奴小皇帝被吓得直哭。老实说,这是我当皇帝以来听过最让我舒坦的话了。”
朱雄英微微一笑:“这不算什么。自从常升领着大军往辽东赶起,那辽东的建奴问题根本就算不上问题了。我这儿还有个更棒的消息,你想不想听?”
朱由检愣了一下:“什么消息?”
朱雄英拿起桌上一份奏报递给他:“你自己瞧瞧吧。”
朱由检接过来仔细一看,嘴巴张得老大:“常茂将军已经拿下山西,大军都杀到河南了,离开封也不远了吧?这……这也太快了吧?这才三天!从京城到山西,光赶路都得两天吧?”
朱雄英淡淡地说:“那是你的部队,能跟我的军比吗?”
“你是不是太低估中央军了?”
“我说过,两个月内让天下安定下来,你觉得我在说笑吗?”
“现在你与其在这儿得意,不如赶紧派人去山西安抚百姓,恢复生产。”
“哦,对了,既然山西已经稳住了,过不了几天就会有大批流民涌进京城。”
“这次,你最好让你的人好好配合。”
崇祯听了,嘴角抽了抽,苦笑道:“先生,你也知道我的处境,李自成攻破京城后,京军几乎全军覆没,皇宫禁卫也没剩几个,哪有人手帮你?”
朱慈烺笑了笑:“哎呀,我忘了告诉你,刚刚收到消息,马上就有两支援军到京城了。”
“一支是山东总兵刘泽清,另一支是靖南伯黄得功。”
“还有山海关那边的三十万辽东军,很快也要到了。”
“你该忙起来了。”
崇祯眼睛一亮,但很快又沉下脸:“京城的危机都过去了,他们现在才跑来勤王,早干嘛去了?”
“什么叫勤王?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。”
朱慈烺笑着说道:“刘泽清或许是这样,但黄得功你可别冤枉人家了。”
“他从泸州带兵赶来京城勤王,隔着两千里呢,能这么快到,已经很不容易了。”
“再说了,重点是这两支勤王的队伍吗?重点是那三十万辽东军吧。”
“只要你能让这三十万人服气,还愁没人可用?”
崇祯点点头:“先生说得对,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他们的军饷,大军一到就亲自发给他们。”